原标题:中国去杠杆成效显现:去杠杆和稳增长实现平衡,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中国去杠杆的成效正在显现。
近日,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称,从中国银行业近期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知,中国政府推动金融体系内杠杆明显降低。彭博社也刊文表示,中国去杠杆已取得不小的进展。不仅用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理财产品存量下降,金融机构相互间拆借的增速也明显放缓。
“中国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时发表演讲表示,“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中国已进入去杠杆进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当前已低于9%。”
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平衡
周小川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恢复。现在,中国需要将杠杆率降下来。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总体杠杆率为257.8%,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环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信贷/GDP缺口保持下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信贷/GDP缺口22.1%,较2016年末降低2.4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季度下降,显示中国潜在债务风险正趋于减轻。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去杠杆的思路,并不是从统计意义上把这个数据压下来。一个是改变了借债的主体,比如地方政府借债主体,做了将近十万亿的置换。另外今年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很多债务链条的中间嵌套去掉了。”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去杠杆;人民日报也曾刊文指出,“企业去杠杆要建立在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应保持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平衡”。
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此前外界认为去杠杆力度过大对经济可能产生收缩效应的想法也被证伪。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长,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当前的政策取向中,去杠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关键是想办法去掉杠杆的同时如何能够稳定经济增长。”而从当前经济数据来看,“经济稳住了”。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从长期看,主动去杠杆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劲。我们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坚持多管齐下、多种措施去杠杆,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确保去杠杆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对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
加强金融监管,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2017年上半年的努力,金融体系内杠杆已明显降低,而更为重要的,是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
根据BIS数据,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5.3%,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趋势进一步确立。
那么,随着高杠杆率逐渐落地,企业过得怎么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在逐步缓解。1-9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846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也在增强。
与此同时,多位专家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国的杠杆问题主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俊伟认为:“中国的杠杆主要在政府内部,或者国有企业内部,民营企业它的债务不是那么高,所以基本上还是一个资本错配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去杠杆要注意“结构合理”,目前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又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这意味着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了效率较低的企业。
今年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强调,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业界认为此举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高杠杆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推动下,国有企业的效益已得到改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21788.5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收入和利润持续较快增长。
而为了继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下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仍然是题中之义。
周小川在上述年会上就再次强调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并表示未来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包括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
周小川表示,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没有任何牌照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另外,对一些通过并购获得各种金融服务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还缺乏相应的监管政策。
责任编辑:霍宇昂